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江陵县 > 新闻报道

乡村振兴 | 湖北江陵:激活村集体经济 共赋“诗和远方”

来源: 2022-07-18 15:27:20

如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,共同缔造幸福生活?

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把“共”字文章写在千里沃野之上:

郝穴镇荆江村以“三个合作社”为载体,深入实施村企共建“粮瓜菜”项目,闯出增收致富新路子;

普济镇7个村共同引进湖北省粮油集团,合作种植红缨子高粱和软质白小麦,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;

……

实践征途漫漫,江陵交出亮眼答卷:截至目前,江陵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429.7万元,村平收入14.44万元;广大农户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、价值链,在共建共治中共享更多发展成果。

青山绿水间,处处景韵浓。如今,多彩的江陵乡村正成为人们向往的“诗和远方”,一幅产业兴、生态美、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江陵县万亩优质稻基地

以点发力组织共建

“三个合作社”

激活集体经济“新引擎”

盛夏,江陵县资市镇青山村稻虾田波光粼粼,虾农何亚班和同伴们一大早捕捞小龙虾,把沉在水里的地笼慢慢提起来,轻轻抖动几下,一只只活力十足的小龙虾就滚落到了盆里。

61岁的何亚班是该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成员。往年,村民单打独斗,“自扫门前雪”;现今,大家互帮互助,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。这是“三个合作社”带来的变化。

“最近,肥料、油料等各方面价格上涨,加入合作社后,可以减少开支。”何亚班说,今年村里组建“三个合作社”后,他将自家20亩田全部入社,不仅农业生产有政府补贴,农忙时还有劳务合作社的成员来帮忙,自己成了“有组织”的新农民。

土地变股权,农民当股东,收益靠保底加分红,“三个合作社”让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。

乡村振兴,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。多年来,江陵县村级集体经济薄弱,不同程度存在来源单一、收入偏低、劳力外流、后劲不足等问题。

痛定思痛。2021年,江陵县采取“党建引领、农民自愿、民主管理”模式,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、劳力资源合作社和资本合作社“三个合作社”。

“三个合作社”由村集体领办,以“村社合一”方式,实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,股东代表大会、理事会、监事会等机构共同管理,群众入股参与,从而真正实现了把群众组织起来优化资源配置、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。

沙岗镇东津村空闲农田流转一度呈无序状态,一户10亩地能分散六七处之多,部分农户以每亩每年100元的价格将农田租借他人耕种。

“三个合作社”成立后,村“两委”协调统一平整开发,集约土地240亩,全部改为虾稻共作用地,“唤醒”了沉睡的土地资源。同时,引进粤诚园、东津水产、楚夏等农业经营主体,以市场化手段大力发展虾稻产业,让农业经营成本过高的问题迎刃而解。

美好生活,共建共享。如今,该村集体每年分红6万余元,入股村民每户每年增收千元以上,让大伙纷纷竖起大拇指:“跟着干,有奔头!”

党建赋能,画好共谋乡村振兴“同心圆”。全县登记注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11家、劳务合作社122家,共有58.2万亩耕地入股、5.05万农户入社,土地入股率、农民入社率均达到80%以上。

分线统筹产业共营

“联村发展、村企联建”

跑出乡村振兴“新速度”

小暑时节,江陵县秦市乡秦家场村农田里,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南瓜,装箱、装车……一派丰收景象。“我们不仅入股了吊瓜产业园,还有数十个蔬菜大棚,每年村集体收入至少有20多万元。”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敏谈起变化自信满满。其实3年前,秦家场村经济基础还很薄弱,发展举步维艰。2018年10月,江陵县委组织部在熊河镇推动“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”项目,主营吊瓜产业。瞄准难得机遇,熊河镇熊河村、新河村出地,秦市乡秦家场村、普济镇赵家岭村等7个村出资70万元,投资入股合作社,与企业合作经营,盈利后分红。

熊河镇熊河村青果缘农业园

村村“结盟”,让百姓受益。这种联村发展模式,不仅增加了入股村的集体经济收入,也解决了不少村民务工难等问题,产业园每年开出劳务费32万多元,村民收入有了保障。

江陵县99个村原先有一半没产业,大多数村集体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,村“两委”只能靠转移支付维持运转。

如何摘掉“穷集体”的帽子?2020年,江陵县明确由13个强村帮带15个弱村,打破村界限制,采取“多村联合+合作社”的跨村联合经营方式,建成吊瓜、豇豆、芦笋、莲藕等七大类联村产业基地。

“村集体有钱出钱、有地出地,大家每年按出资比例分红。”江陵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,目前“联村发展”模式已帮助江陵县弱村平均增收5万元,最高达25万元。

共建共治共享,不仅要村村“结盟”,更要村企“联姻”,真正实现变“单打独斗”为“攥拳出击”。

在这种思路下,江陵县积极引进79家经营主体与76个村对接,推出“一企联一村、一企联多村、多企联一村”的“村企联建”模式。

过去,普济镇林口村是“软弱涣散村”,村集体经济收入刚过5万元,全靠一小块鱼池和一个小猪场租赁收入。

转折发生在2020年。林口村抓住普济镇打造“辣椒小镇”的契机,与湖北秒捷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,因地制宜实行“村集体+合作社+公司+农户”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,种植螺丝椒等农作物。

仅半年时间,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过了50万元,林口村打了一个漂亮的“翻身仗”。

“经济发展了,村里为乡亲们建起了健身场地和露天大舞台。”林口村党支部书记徐威介绍,村委会还将一部分集体收入拿出来,扶持村民种植蔬菜和花卉苗木。

干群连心,壮大集体“一池水”。江陵县通过“联村发展、村企联建”,村庄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组合发力”,1.2万人获得就业机会,户均增收1.6万元以上,实现“村强民富产业兴”。

扩面延伸品牌共塑

“千里江陵”

释放乡村发展“新动能”

炎炎烈日下,江陵县资市镇先进村,种植户朱屈站在自家阡陌纵横的连片稻田,稻浪碧绿如海,稻穗长势喜人。

近年来,朱屈种植100亩的虾稻田,由于收入不错,他决定大干一场。

今年4月,朱屈成立江陵县朱屈水产养殖家庭农场,流转1500亩土地,种植优质水稻品种。如今,田间水稻长势良好,这个被晒得黝黑的汉子乐在心里:“品种优、价值高,今年将大丰收!”

自2019年起,江陵县坚持质量兴农、品牌强农,按照组织供种、种植标准、收购价格、优质储存、高质加工、品牌营销“六统一”标准,打造“千里江陵”区域农产品品牌。

熊河镇彭市村芦笋示范基地

今年,江陵县委、县政府把“国之大者”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,将资源集中起来,集全县之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。

该县积极与中化农业、中农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,精心运营“江陵道米”“荆州大米”等品牌,积极参加农博会、农交会、食博会、粮油精品展销会等展销活动,逐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育主体、强服务、促规模……如今,江陵县中端品牌“江陵道米”的销售价格定位在4-5元/斤,高端品牌“千里江陵”和“荆州大米”价格定位在8-10元/斤。

“绿水青山”就是“金山银山”。江陵县立足本地特色资源,通过市场品牌塑造,不仅让农业产品“响”起来,更让农旅消费市场“火”起来。

时下,走进江陵县资市镇玉古村,绿意盎然,风光无限,村里有水果采摘、共享菜园、田园观光、萌宠乐园等项目,吸引不少游客前来,一边品尝乡土美味,一边感受生态美景。

“共享农庄不仅有好风景吸引城里人‘打卡’,村民还在家门口找到了好‘钱景’。”村民告诉记者,共享农庄由村集体经营管理,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鼓励农户入股,村民担任蔬菜供货员、农庄服务员、土菜制作员,农庄收益全部由村民分享,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,还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。

近年来,江陵县按照“政府引导、社会参与、市场运作、统一管理”的工作方针,引导乡镇、村庄结合自身实际,探索共享农庄经营模式,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,让群众“腰包”鼓起来、集体家底“厚”起来。

农旅融合,渐至佳境。

秦市乡孟家垸村依托联海水产,建设占地150亩淘龟乐园,打造集龟鳖养殖、知识科普、休闲旅游、餐饮美食、线上电商于一体的综合农旅景点。乐园盈利按“六三一”分成,共享农庄占60%、村集体占30%、联海水产占10%。

目前,全县建成共享农庄63家,在建和规划建设39家,带动村民增收2万元,成为助力集体经济、农民增收、乡村振兴的又一新引擎。

红色沃土织锦绣,富美乡村入画来。江陵县正走出一条“党建引领、多元共建、利益共享、共同富裕”的“共建共享共富”之路,正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变成生机盎然的现实图景。

主管:荆州市委宣传部主办:荆州新闻网